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日益重視,非遺正漸漸“活”起來,“火”出圈。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讓優秀傳統文化走近人民群眾,近期在宜興舉辦的一場非遺盛會將給出答案。
7月20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江蘇無錫宜興窯湖小鎮開幕,標志著非遺活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與深入交流。開幕式上,非遺展演精彩絕倫,不僅生動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彰顯了非遺活化在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雒樹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古小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夏心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志純,無錫市人民政府市長趙建軍,宜興市人民政府市長胡小堅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文化和旅游部司局直屬單位、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相關負責同志,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非遺機構代表和媒體朋友出席了開幕式。中央電視臺播音指導敬一丹擔任開幕式主持。
開幕式上,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組織第三方科研機構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研究院,聯合抖音、快手、淘天、京東等互聯網平臺編撰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藍皮書2024》正式發布。該書基于各地區、各門類、各級非遺傳承人、各項非遺活動的互聯網傳播數據,多方面總結歸納了2023年度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概況,梳理提煉了2023年度非遺傳播工作特點,選取摘編了全國非遺傳播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進一步做好非遺傳播工作的相關建議,為做好非遺傳播、宣傳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合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助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標識也在開幕式上進行了發布。該標識外部為圓形,內部造型為中國早期出現的吉祥紋樣之一的“方勝紋”。“方勝紋”具有連續延伸、無限變化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之美。標識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與發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開幕式現場,安達組合首先帶來了開場歌曲《宴歌》《四季贊》,展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呼麥、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的無限魅力與不朽的生命力。發布環節間隙,非遺節目精彩不斷。舞蹈《錫繡芳華》、昆曲《牡丹亭·游園》、洮泯花兒《不唱花兒心不甘》、建湖雜技薈萃《越古·淮今》等節目紛紛精彩上演,將無錫精微繡、昆曲、二郎山花兒、建湖雜技等非遺項目的獨特風采一一呈現,上演了一場令人難忘的非遺盛會。
開幕式后,嘉賓前往非遺大集參觀。來自全國各地數百項國家級、省市級代表性非遺項目,以館、店、鋪、攤、街、水域的立體展陳,將南北風土人情融進江南水鄉,糅合傳統文化的厚重感與新時代氣息。
此外,7月21日,一場以“新時代非遺新使命”為主題的年會論壇拉開序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領域數十位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共話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深入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非遺保護傳承的新使命、新趨勢及新傳播方式。
據悉,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無錫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宜興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宜興陽羨旅游集團執行。本屆年會以“守正創新 賡續薪火”為主題,由開幕式、非遺大集、年會論壇構成,通過形式多樣、立體多元的非遺項目展覽展示、年度非遺保護成果發布、非遺學術研討等精彩內容,呈現一場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氣息相結合的非遺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