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莊
以齊白石為中心的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模式在北京畫院已延續了十幾年。這十幾年,我們的研究不僅沒有干涸,甚至更為豐盈而有意趣。陳子莊,就是一位讓我們再次興奮起來的藝術家。他與20世紀頗具成就的美術大家有著“共性”的一面——即其作品對中國文化精神有著相當的承載量,在中國畫圖式、技法等層面亦頗有創建,拓展了中國畫的審美視野,亦展現出中國畫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支持,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新都楊升庵博物館、北京畫院聯合主辦,陳子莊藝術陳列館協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之“壺中家山——陳子莊藝術研究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
牧童 陳子莊 紙本墨筆 52cm×33cm 1970年代 四川博物院藏
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新都楊升庵博物館收藏的陳子莊花鳥、山水、書法等作品,共計100件。展覽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一層以陳子莊生平邏輯線條,講述滿地畫畫的放牛娃——陳子莊,成長為一個習武賣畫行走江湖結交豪俊以期報效國家的俠士,又在久經風霜后回歸沉潛繪事,縱使生活困頓,坎坷久歷,亦不能阻擋他凌云健筆、縱橫紙上的傳奇經歷,旨在為觀眾呈現一個“時代里的陳子莊”形象。同時,展覽二層通過三個板塊,為觀眾構建一個“陳子莊的藝術世界”。
錦官城外柏森森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76cm×420cm 1963年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藏
跡簡意遠——陳子莊的筆墨觀
1955年,時年 42歲的陳子莊成為四川省文史館最年輕的館員。一大批四川文化名人云集于此,促使陳子莊在文化藝術上有了長足進步。陳子莊開始潛心研究大寫意花鳥,他不喜庭院中經人工“塑造”的花卉,在他看來是違背自然生長規律而缺少靈氣與生趣。自然與生活內在生命力驅動著陳子莊筆耕其中,無論是天彭山牡丹,抑或是江路野梅,山野花鳥更符合陳子莊心中所念,亦是他筆下的自況。
叢林冊之二 陳子莊 紙本設色 35.2cm×46.7cm 1961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陳子莊在回憶錄中曾說:我畫花鳥是從學齊白石、吳昌碩入手,直追八大山人。1962年,陳子莊應新都楊升庵博物館邀請創作的《花卉四條屏》,是其花卉代表作品之一。海棠花、梨花、水仙、芙蓉花,四件詩意畫在構圖、用筆、用色上皆有白石老人的影子。1963年,他以杜甫名篇《蜀相》中森森古柏的重重詩意,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創作《錦官城外柏森森》,畫面為全景式構圖,古木蔭蔭,叢柏掩映之處,紅墻儼然,古祠佇立,近樹或虬曲多姿,或技干挺立,遠樹參落其間,以濕筆淡墨渲染寫就。這一時期還創作了《癸卯墨戲花鳥圖冊》四件,所繪物象以淡墨破鋒而出,筆法瀟灑不羈。在創作大量花鳥作品之余,20世紀60年代,陳子莊多次走進劍閣、廣元等巴山蜀水中,感受平凡家山的溫情,創作了《叢林冊》《壬寅冊》等山水畫作品,試圖在繼承中發揚,在創造中表現中國畫的意趣。
廿四紙冊之一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4.1cm×30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平淡天真——陳子莊的藝術觀
陳子莊生命中后三分之一在成都度過,并將這近20年生命旅程專注于繪畫上,力圖形成一番嶄新的面貌。經過沉淀的陳子莊將創作重心從大寫意花鳥轉向山水畫,形成了“寫生——提煉——創作”的工作模式,也正是對“寫生”異于他人的理解,使得陳子莊能跳脫傳統和時代,形成自我風格與面貌。
廿四紙冊之八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4.1cm×30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在陳子莊看來,畫家需憑借性靈作畫,而性靈則需要畫家的個人修養。他將“修辭立其誠”作為自己的為藝的信條,強調從事藝術工作最重要的是真誠,無需以名唬人,蜀地丘陵山巒風土皆是他眼中的取之不盡的素材。“生化”一詞是陳子莊基于繪畫目的進而強調繪畫過程的提煉。從描摹客觀物象到鑄造自然,畫家從醞釀到發酵,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經歷一段過程。
石壺書法扇面之二 陳子莊 紙本墨筆 39cm×58.7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1972年,陳子莊創作《龍泉山水冊》標志著他的山水畫進入成熟期。其代表作包括《大病后補題冊》《廿四紙冊》(圖8)《石壺繪畫扇集》《丙辰寄贈冊》等。其中,《大病后補題冊》是陳子莊創作《龍泉山水冊》之后另一套冊頁,冊頁共八,佳作數幀。他在題款中很辯證的認識到這套冊頁的優劣,其中提到“未是處”,指的便是由于夾江紙張限制而未能達到他所期待的理想狀態。陳子莊長于畫扇,《石壺繪畫扇集》(圖9)結構奇麗自然,充分表現出他掌控扇面繪制的能力。從這些作品中,我們能見出陳子莊在學習黃賓虹等大家筆墨之余,擅長做“減法”,刪繁就簡,他著力呈現畫面淺近單純、簡淡孤潔的風貌,追尋一份平淡天真。
雨霽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3.5cm×30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象外千峰——陳子莊的1974
1974年,陳子莊進入了創作成熟期的高峰。《雨霽》《村趣》《春之晨》《崖下溪橋》《燕子崖》《秋爽》等作品皆見出鮮明的個人風格。《蜀山冊》等作品所用紙為改進后的夾江紙,更能表現陳子莊筆墨用色的獨特。是年,飽受心臟病困擾的陳子莊稍有緩釋,便前往川西綿竹、漢旺等地寫生。
崖下溪橋 陳子莊 紙本設色 31cm×34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漢旺看山歸來冊》以華滋渾厚的筆墨表現了川西地區不同于川中丘陵山水的巍峨氣勢,在濃蔭蔽日的“象外千峰”中展現畫家“凌云健筆意縱橫”的藝術追求。陳子莊從藝術傳統程式中跳脫出來,向著藝術的“超逸”邁進。他的藝術實踐或許在暗示,仿佛客觀存在的評價方式、傳統技法體系并不能束縛人的主觀能動性。藝術創新不是與傳統決裂,不是憑空而降的無中生有,而是一種認知上的解放,并能把它加以落實。或許,正是這種精神所建構的能量場,吸引著我們不斷靠近他。
燕子崖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8.5cm×34.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如果說,1988年《陳子莊遺作展》使得主要活躍于巴蜀地區的陳子莊走到了中國美術界“最前臺”。那么,時隔34年陳子莊作品再次在京展出,北京畫院試圖通過學界的共同研討,給陳子莊藝術價值一個更清晰且具有相對共識的定性,使之成為美術史中的共有課題,進入研究的自然性循環,為當下以及未來的藝術創作提供豐厚的滋養。 (文/陶怡霖)
秋爽 陳子莊 紙本設色 27cm×17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陳子莊簡介
陳子莊(1913-1976),生于四川榮昌(現重慶永川)。原名福貴,小名富貴,字子莊。早期以蘭園為號,后又號南原、下里巴人、十二樹梅花主人、石壺山民等,晚年號石壺。自幼習畫,十六歲開始行走江湖,賣藝賣畫為生。二十歲后,跟隨蕭仲倫、陳步鸞等人學習《詩經》《楚辭》《文心雕龍》等。受八大山人、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大家啟發,創作了一批極具個人風格的山水花鳥佳作。曾任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四川省政協委員。另有門人記錄整理《石壺論畫語要》一書。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壺中家山——陳子莊藝術研究展
支持單位: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四川博物院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新都楊升庵博物館 北京畫院
協辦單位:陳子莊藝術陳列館
承辦單位: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2月26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