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一九二四年出生于鳳凰縣沱江鎮。由于黃家兄弟眾多、十三歲時便外出當學徒謀生,浪跡福建、安徽等地,受盡人間辛酸。但黃永玉性格倔強,在顛沛流漓的生涯中艱苦讀書、習文作畫,后在香港為報紙搞版畫插圖,以聰慧的靈感闖入了美術宮殿的大門。一九五二年偕同夫人張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黃永玉早期對木刻造詣頗深,卓有成就,1956年就出版過《黃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詩瑪",曾轟動了中國畫壇。其中國畫荷花在形態、風韻,色彩上獨具一格。同時黃永玉有很高的文學功底也是個幽默家,其雜文集《罐齋雜記》、《力求嚴肅認真的思考》、《芥末居雜記》,散文《太陽下的風景》等影響較大。有"鬼才"之說。
黃永玉本名黃永裕,為了寫起來省事而改“裕”為“玉”,是湘西鳳凰縣的土家族人。他初中剛讀了兩年就在抗戰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學夢,不得不輟學到社會上四處闖蕩,不但走遍了半個福建省,還到過江西、廣州、上海、臺灣、香港。這期間,他當過瓷場的小工,在碼頭上干過苦力,在中小學任過教員,在劇團搞過舞美,在報社當過編輯,還干過電影編劇。正是在此期間,17歲的他在泉州的開元寺巧遇弘一法師。這段奇緣后來被人們演繹成他對法師持弟子禮、得真傳。而他自己的說法則是:上樹摘玉蘭花時被一老和尚發現,極不情愿地下來后隨之來到禪房,開始時并不知道這位貌不驚人的和尚竟是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師。雖然并沒有真的拜師學藝,但短暫的交往仍帶給他一些啟迪和不小的震憾。后來,弘一法師臨終前曾留給他一張條幅,上面寫著:“不為眾生求安樂,但愿世人得離苦”。